宪法与青少年的关系如何
宪法与青少年的关系如何?宪法是一切其他基本法律的准则,宪法与青少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我们都需要去学习宪法。下面一起来看看宪法与青少年的关系如何及相关内容。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十九条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第二十四条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宪法是母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她对我们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准确的规定。
中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他的衣食住行学都在宪法的规范之内,举例说关于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等都在宪法中有明确规定。所以说,中学生也不例外与宪法有密切的关系。
宪法对于青少年的作用与意义是什么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制定的前提和依据;
2、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宪法有利于对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进行保护;
4、宪法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促进非公有制的经济发展。同时,宪法更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法律依据
《宪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学习宪法对中学生的意义是什么
1、理论意义:丰富和完善宪法学的理论体系,推进其他法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促进整个法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2、学习宪法学的实践意义:有助于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有助于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3、方法论意义:有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宪法式的思维习惯,有助于我们对其他学科,尤其是法学临近学科知识和理论的了解、把握和反思。
“普及宪法本来就应当从学生抓起。学生读宪法能让法治精神像种子一样深种在孩子心中。
宪法并不是“高大上”,而在每一位公民身边,宪法日除了普及法治观念,还应当让宪法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
社会主义
(1)人民主权原则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基本人权原则
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确立了基本人权原则。
(3)法治原则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也成为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4)权力制约原则或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成文
宪法典是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绝大多数国家以一部统一的法典形式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世界上最早制定宪法典的国家是美国。
法律
宪法性法律是指一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不是统一规定在一部法律文书之中,而是由多部法律文书表现出来的宪法。主要有两种情况:
(1)在不成文宪法国家中,有关宪法规定的内容不是采用宪法典的形式,而由多部单行法律文书予以规定的法律。
(2)在成文宪法国家中,由国家立法机关为实施宪法而制定的有关规定宪法内容的法律。
惯例
宪法惯例是指在国家长期政治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涉及有关国家根本问题,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并为公民及全体社会普遍承认有约束力的习惯和传统的结合。
宪法惯例多见于不成文宪法国家,但成文宪法国家也存在。
【宪法与青少年的关系如何】相关文章:
宪法和青少年的关系01-05
宪法与青少年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01-06
宪法与生活之间的关系01-05
宪法与中学生的关系01-11
宪法关于青少年的条款01-06
宪法与中小学生的关系01-05
宪法与小学生有什么关系01-05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01-05
宪法中和青少年有关的条例01-05
如何处理与下属之间的关系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