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清明节吃粽子的由来


清明节吃粽子的由来,清明节是很多人都很熟悉的节日,也是祭奠逝去的先人亲人的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传说和由来还有习俗,那么清明节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呢?清明节吃粽子的由来1清明粽是古时人每

清明节吃粽子的由来

  清明节吃粽子的由来,清明节是很多人都很熟悉的节日,也是祭奠逝去的先人亲人的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传说和由来还有习俗,那么清明节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呢?

  清明节吃粽子的由来1

  清明粽是古时人每年到清明时节的一种粽,每个地方不同用的原料也不一样。清明时节有吃粽子的风俗。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另外,“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清明大似年,淘米裹粽子,甜麦塌饼嘴里尝!”这是禾城的一句民间谚语。清明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买粽叶,回家后浸粽叶、煮粽叶,洗粽叶,淘米,将酱油腌肉、赤豆、豆沙、红枣、蜜枣之类备好以便裹粽子用。

image.png

  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

  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清明节吃粽子的由来2

  清明粽的做法

  1、粽叶的.选用: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但要煮软再用。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叶,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称“徽州伏箬”。

  2、粽馅的调味:咸肉粽要先将新鲜的猪肉用少许味精、白糖、酒、盐、生抽拌匀反复揉擦至调味品渗入猪肉再包。

  3、粽子的捆扎: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咸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image.png

  4、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

  5、添生水: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后趁热取出。吃时解开棉绳,拨开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

  清明节吃粽子的由来3

  清明节的由来

  唐代,首次将清明节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大唐六典·尚书吏部》上有规定,唐代内外官员都有“假宁之节”:冬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夏至、立春、立秋、立冬……几乎每逢节气都要放假;还有婚假、丧假、探亲假、拜扫假等。早期清明节和寒食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因为两者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宋元时期,清明节也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宋代延续了唐代的做法,将寒食与清明二节合在一起,假期是7天。清明节是宋人重要的节日,甚至比唐人更看重,扫墓的风俗更浓,这从北宋人张择端绘于清明时节的《清明上河图》中便可以看出,首段就是时人从汴京(今开封)野外扫墓归来的情景。

image.png

  明、清两代,寒食、清明二节则完全退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序列。政府仅保留春节、元宵和冬至3大节假日。虽然不放假,时人仍喜欢过寒食节、清明节,要外出扫墓、春游。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确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清明节与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成了一年中重要的小长假。

【清明节吃粽子的由来】相关文章:

吃茄子的好处03-12

吃冷饮的危害03-08

烟花的由来和寓意03-14

冬奥会的由来03-10

蜂胶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03-15

梦见吃熟的大虾03-08

吃凉食物的坏处03-15

吃蛇皮果的禁忌03-13

夏天吃毛豆的好处03-12

女人吃橘子的好处03-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