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的营养成分与功效
香蕉的营养成分与功效。水果对我们的身体好处巨大,不仅可以提供纤维,还有我们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对于爱美的人来说,水果大部分都有美容得效果,下面分享香蕉的营养成分与功效。
香蕉,芭蕉科,热带地区广泛栽培食用。香蕉味香、富于营养,终年可收获,在温带地区也很受重视。
香蕉属高热量水果,含有大量糖类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可充饥、补充营养及能量,在一些热带地区香蕉还作为主要粮食。
香蕉果肉营养价值颇高,其中维生素A能促进生长,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是维持正常的生殖力和视力所必需;硫胺素能抗脚气病,促进食欲、助消化,保护神经系统;核黄素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和发育。
1、香蕉性寒能清肠热,味甘能润肠通便,可治疗热病烦渴等症;
2、香蕉能缓和胃酸的刺激,保护胃黏膜;
3、香蕉中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物质,可以抑制血压的升高;
4、香蕉果肉甲醇提取物对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可消炎解毒;
5、香蕉中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可以防癌抗癌。
香蕉的假茎、吸芽、花蕾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很好的青饲料,可用于喂猪。假茎与叶富含纤维素,可制作绳、编织物和造纸;假茎的汁液可提制出一种食品防腐剂和染料的固定剂,假茎的灰分含碱量很高,可用于制碱水。假茎、叶的钾含量较高,切碎后回田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疏松土壤的作用,同时还增加了土壤的钾。
每100克香蕉的营养素含量如下表:
香蕉的功效与作用
香蕉味甘、性寒,入肺、大肠经;具有清热,生津止渴,润肺滑肠的功效;主治温热病、口烦渴、大便秘结、痔疮出血等症。
1、治疗高血压
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钾离子有抑制钠离子收缩血管和损坏心血管的作用。吃香蕉可维持体内的钠钾平衡和酸碱平衡,使神经肌肉保持正常、心肌收缩协调,所以每日吃3~5根香蕉,对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益。因此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孕妇可以适当多食香蕉。
2、降低胆固醇血清
胆固醇过高会引起冠心病,香蕉的果柄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血清胆固醇过高者,可用香蕉果柄50克,洗净切片,用开水冲饮,连饮10~20天,即可降低胆固醇。
3、防治胃溃疡
胃肠道溃疡的的患者常服用保泰松,往往会导致胃出血。而香蕉中含有一种能预防胃溃疡的化学物质,它能刺激胃黏膜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产生更多的黏膜来保护胃。
4、治疗皮肤瘙痒症
香蕉皮中含有蕉皮素,它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滋生。实验证明,由香蕉皮治疗因真菌或是细菌所引起的皮肤瘙痒及脚气病,效果很好。如果孕期皮肤瘙痒严重,可以精选新鲜的香蕉皮在皮肤瘙痒处反复摩擦,或捣成泥末,或是煎水洗,连用数日,即可奏效。
5、减肥
香蕉中淀粉含量很高,很容易产生饱腹感,加上淀粉在体内要转变成糖类需要一些时间,因此不会产生过多的能量堆积。因此,香蕉可以作为减肥首选的优良食品。
6、解酒
香蕉皮60克煮水饮,清利头目。特别提醒:香蕉性寒,脾胃虚寒,胃痛腹泻的患者应少用。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镁,多吃可使血液中的镁含量上升,对人的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可引起明显的肌肉麻痹出现嗜睡乏力的症状。医学家认为,司机不可空腹吃香蕉。
7、美容淡斑
香蕉面膜做法:香蕉半只,捣泥加适量牛奶,调成糊状,敷在脸上。保持15—20分钟后洗去。可使皮肤清爽润滑,并可去除脸上座疮,淡化雀斑。
8、治疗咳嗽
肺热咳嗽用香蕉1—2只,冰糖炖服。每日1—2次,连服数日,效果佳。
9、治疗忧郁症
香蕉含有一种物质能够帮助人脑产生6-羟色胺。多吃使人心情变得愉快,活泼开朗。患忧郁症的患者,平时可以多吃香蕉来减少情绪低落,使悲观失望,厌世烦躁的情绪逐渐消散。
10、治疗痔疮和便血
每日吃香蕉2只,或不去皮炖熟,连皮吃。可润肠通便,减少痔疮出血。
香蕉的适用人群
香蕉性寒,根据“热者寒之”的原理,最适合燥热人士享用。痔疮出血者、因燥热而致胎动不安者,都可生吃蕉肉。适量吃香蕉还能够缓解女性在孕期和产后出现的便秘状况。
香蕉尤其适合口干烦躁、咽干喉痛者,大便干燥、痔疮、大便带血者,上消化道溃疡者,饮酒过量而宿醉未解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者。
不宜人群
1、体质偏寒少吃或不吃。
正因为香蕉性寒,体质偏于虚寒者,最好少吃或不吃。例如胃寒(口淡胃胀)、虚寒(泄泻、易晕)、肾炎(也属虚寒)等患者。
怀孕期脚肿者,处于产后月子期间者最好不要生吃香蕉。除非蕉肉经过蒸煮,寒性减退后再进食。如有寒咳则不应吃生香蕉,但可吃蒸熟后的香蕉。
2、胃痛、腹泻者应少食,胃酸过多者最好不吃。
多吃香蕉会因胃酸分泌大大减少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和情绪波动过大。
3、不宜过量吃。
香蕉中含有较多的镁、钾等元素,这些矿物质元素虽然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但若在短时间内一下子摄入过多,就会引起血液中镁、钾含量急剧增加,造成体内钾、钠、钙、镁等元素的比例失调,对健康产生危害。
4、不宜空腹吃。
香蕉中有较多的镁元素,镁是影响心脏功能的敏感元素,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空腹吃香蕉会使人体中的.镁骤然升高而破坏人体血液中的镁钙平衡,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香蕉的营养成分
香蕉的营养非常丰富,每百克果肉中含蛋白质1.2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19.5克,粗纤维0.9克。
香蕉每百克果肉中含钾256毫克、钙9毫克,磷31毫克,铁0.6毫克,锌0.20毫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04毫克,维生素0.30毫克,还含有胡萝卜素、烟酸、维生素C等。
二、香蕉的功效与作用
预防心血管疾病
当人体内缺钾时,易导致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情况。每一百克香蕉果肉中含钾256毫克,常吃香蕉可保持正常心肌协调收缩,使神经肌肉兴奋性维持常态,从而起到稳定血压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防治胃病
香蕉中含有一种5-羟色氨的化学物质,可舒缓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进胃黏膜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修复各种溃疡、病损,有效防治胃病。
改善睡眠
香蕉富含大量的钾和镁,能够使心律、心肌协调稳定,使人体处于一个平和的常态。香蕉还能促使人体产生一种叫6-羟色胺的物质,该物质不但能使人身心愉快,还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再加上香蕉高含量的淀粉,吃后令人有饱腹感,大脑容易进入休息状态,有助于迅速入眠。
抗抑郁
香蕉在人体内能帮助大脑制造一种化学成分——血清素,这种物质能刺激神经系统,发出愉快、平静、安详的信号。因此,香蕉又被称为“快乐食品”。患忧郁症的患者,平时可以多吃香蕉来减少情绪低落,使悲观失望,厌世烦躁的情绪逐渐消散。
缓解便秘
香蕉富含膳食纤维和果胶,可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排便。中医认为,香蕉味甘、性寒,而性寒能清肠热,味甘能润肠通便,较适用于肠胃积热所致的便秘。每天晚上睡觉前吃一根香蕉可以有效缓解习惯性便秘。
增强免疫力
香蕉内含有一种称为“三硝基芴酮”(TNF)的物质,有增加白细胞作用,可改善免疫系统,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日本帝京大学通过动物测试,比较香蕉、葡萄、苹果、 西瓜、菠萝、梨和柿子等多种水果的免疫活性,发现香蕉的效果最佳。
防治高血压
美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常吃香蕉可防治高血压,因为香蕉中含有较多能降低血压的钾离子,有抵制钠离子升压及损坏血管的作用。另外,人体如果缺乏钾元素,容易发生头晕、全身无力和心率失常。
减肥瘦身
香蕉富含淀粉,吃后容易有饱腹感,可以避免吃下过多的食物而增加能量,加上从淀粉转变成糖类需要一些时间,所以香蕉短时间内并不会造成能量堆积,所以,香蕉是很好的减肥瘦身食品。
9
解毒排毒
香蕉含有丰富的果胶,是一种天然的排毒神器。这种凝胶状的纤维,可粘住血液中的有毒化合物,并通过尿液排出身体。经实验测定,果胶可在24小时内可使尿液中汞的排泄量增加150%。
三、香蕉怎么吃?
吃香蕉的最佳时间
选择在午饭后或者晚饭后半小时吃比较好。
吃香蕉的量
香蕉一般一天吃两根为宜,最多吃三到四根。
运动休息时适宜吃香蕉
因为运动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汗水也会使得身体中钾、钠大量流失。香蕉是高钾食物,能够及时补充流失的钾,强化肌力及肌耐力,使得运动员能够保持持续运动状态。另一方面,香蕉是一种高能量食品,其含有的单糖和双糖能够迅速代谢,产生大量能量。因此,大多数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补充能量,首选就是香蕉。
空腹不宜吃香蕉
空腹吃香蕉不利于人体健康,因为香蕉含有丰富的糖和纤维物质,有助消化、通便的功效,早上空腹时肠胃内没有可供消化的食物,这时吃香蕉会加快肠胃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负荷。
香蕉的其它吃法
香蕉可以和酸奶一起吃,也可以自己动手烤香蕉、炸香蕉,做香蕉鸡蛋饼、香蕉奶昔、香蕉蛋糕、香蕉面包等。
注意事项
1、体质偏虚寒者,如胃寒、虚寒、肾炎患者不宜吃香蕉。
2、关节炎、糖尿病患者不宜吃香蕉,否则会加重病情。
香蕉每百克果肉中含蛋白质1.2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19.5克,粗纤维0.9克,钙9毫克,磷31毫克,铁0.6毫克,还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E及丰富的微量元素钾等。
香蕉适合口干烦躁、咽干喉痛者,大便干燥、痔疮、大便带血者,上消化道溃疡者,饮酒过量而宿醉未解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者。
扩展资料:
化学成分:果实含淀粉0.5%,蛋白质1.3%,脂肪0.6%,糖分11%,灰分1%,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并含少量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二羟基苯乙胺。叶含少量鞣质及纤维素11.55%。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安胎。
全草: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白带,胎动不安;外用治痈疖肿毒,丹毒,中耳炎。
香蕉皮或果柄:高血压。
用法用量:鲜品50~20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捣汁搽患处。治中耳炎,取茎汁滴耳。
【香蕉的营养成分与功效】相关文章:
香蕉汁的功效与作用12-14
竹芋的功效与作用12-21
螃蟹的功效与作用12-20
扇贝的功效与作用12-20
甘蔗的功效与作用12-16
藕的作用与功效12-16
白酒的作用与功效12-15
酒的功效与主治12-15
大虾的功效与作用12-15
莲子的功效与作用与主治12-14